有來料加工的活兒嗎?
很多咨詢者都向我聲稱:“我們那里有很多富余勞動力,想把他們組織起來,找些來料加工的活兒。”其實,從大的環境上來看,“來料加工”不太切合實際。目前,我們國家勞動力供給總量遠大于需求總量,到處都有剩余的勞力,所以這并不是優勢,反而是令眾多地方政府頭疼的問題。從這個角度說“來料加工”的活兒根本用不著到處去找人干,當地的剩余勞動力完全可以承擔。如果是非要打廣告到遠方尋找富余勞動力來合作,肯定有什么問題,起碼是公司賺錢的招數。您如果遇到這種在遙遠的外地做宣傳找合作的伙伴、提供加工活、保證回收的單位 ,一定要頭腦清醒,問他:你們當地能沒有富余勞動力嗎?!
經常有南方的讀者向我查詢一些在北京的公司和項目,說在北京搞得多么多么“火”,尤其是一些手工加工和技術轉讓項目。可是我們就工作在北京啊,而且一直在舉辦創業致富交流會,怎么從來沒聽說過呢?如果那些項目真象廣告里說的那么好,比如投資很少、只用富余勞動力就能做、見效巨大,為什么他不在北京當地推廣?我親眼見到,北京還有那么多下崗職工和富余勞動力,技術工人也很多,都正在苦苦尋找項目,為什么他不在當地開發市場造福人民,反而要到遙遠的南方去打廣告呢?對于這問題,你只要動動腦筋,也從我這個角度考慮,是很容易判斷的。
比如,我們經常可以發現,某公司在城市時租了間房子,自稱某單位或者某郵局的幾號信箱,然后在離他很遠的報刊媒體上打廣告、推廣“珍珠領帶”的手工加工項目,號稱回收后每條付幾十塊錢手工費;還有的在推廣“編織襪子、手套”、“加工編織帶”、“加工小玩具、小電器”的機器,說已經有國內外的大宗訂單合同,急需合作戶進行加工,給他們寄去一些費用就能接產,每個人每天能干多少多少,然后大量回收加工好的產品;等等。乍一看,這樣的項目多好啊,只用手工勞動就可以了,我們那里的剩余勞動力都能解決了。但,告訴大家,一些讀者用自已切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