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的商人又被人們稱為粵商,與徽商、晉商、浙商、蘇商一道,在歷史上被合稱為“五大商幫”。廣東以中小企業為主,中小企業中又多是家族經營。近年來,廣東、江浙等沿海地區的家族企業迅猛發展,已經成為我國企業構成中不可小視的一股增長力量。家族經營的中小企業也是市場經濟運行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研究表明,在市場經濟發達的美國有90% 的企業是家族企業,產值占美國GDP的50%。30年改革開放以來,粵商家族企業得到了很大發展,但是民營面臨最大的困境是繼承人以及企業治理模式的發展與創新問題。
經過百年的發展,廣東商人既有中國最早的商人傳統,又繼承了潮汕幫的不借助祖宗遺留的遺產,善于應用社會關系,從零開始打天下的優秀基因。同時也有勇于嘗試新鮮事物的膽量。
正是由于廣東商人有著諸多傳統和文化繼承。因此也遺傳了某些文化缺陷。
第一,缺乏競爭力。粵商是貓型企業家,特點是善于發現機會,動作快,就像貓捉老鼠一樣。但貓卻有致命的弱點,競爭力也不是最強的。也就是為富而不貴。珠江三角洲的企業家無貴族精神,內在精神氣質很低。
第二,是價值鏈缺陷。是小富即安。這并不個案,而是集體性表現。珠江三角洲企業家創新、奮斗精神逐漸消失。目前家族企業進入更新換代時期,第一代人創新、打天下的精神,到了第二三代卻不得不打問號。
第三,是產業鏈缺陷。美國產業結構已經完成了升級,把產業轉移先后轉向日本和中國。而我們在產業鏈環節中卻有很大的缺陷。
第四,是商業文化的缺陷。有宗親烙印。珠江三角洲企業在內地可以利用宗親關系,但在走向全球化過程中,不能依靠這種模式。我們要繼承粵商優秀的傳統和基因;在商業模式創新上有所作為;既要創新商業模式也要在商業文化上脫胎換骨。
創業者在創業的過程中,就算不是廣東的商人,還是會犯類似的錯誤。我們今天總結粵商的種種優缺點,就是要從他們的身上吸取創業的營養,從而來補充自己創業